Sunday, 3 September 2017

【霹雳。十八丁】

走看听世界。


Day2: Kuala Sepetang 瓜拉十八丁 


与古楼相比,十八丁少了那么一点宁静,这里显得繁忙。

围绕着海港,这里收获海产、红树。

海是他们的一切。来到这里,可以进行一次彻底的生态观光。乘船出海,可以喂老鹰、看到养在海里的蛤、四万公顷的红树林、至今没电供应的老港。夜晚,还可以看见全马最丰富的萤火虫群。

这里的乘船服务很方便,价格合理。导览员也很地道,介绍起家乡故事特别有风味。“今天游客少,老鹰都吃不饱了。”“养一只蛤三年,我们吃下去不到一分钟。”“坐在这个地方这个角度拍照最好看。” 最开心的事,不是旅途发现什么壮观的新奇事件,而是从当地人口中听闻他们说故事,从中听出他们对家乡的感情、依恋和无奈。

岸边,从早到晚都有船只出海,整个码头热闹非凡。旅馆、参观都依港而立,路边是摊贩卖海土产干货,店面是一批一批的冷冻海产等着游客买回家。

镇上一条不起眼的小街,有一个石碑写着“砵威PORT WELD”,据说是最老的火车站。站在那里,怎么都看不出来火车的轨迹。想必是整个村子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。石碑不远有一条桥可以过港到过港村。这条港不大,也没有太多景色可以观赏。

出海到老港,倒是另一番观景。放弃陆地生活,只为挣一口饭吃,为了方便出海,在海上建起了家园、学校、咖啡店。即使没有水电供应,也这样挨、养活了几代。看着这一片从无到有的老港村,惊叹以前的人的能耐和刻苦。如今大部分的居民已经搬回陆地生活,只是偶尔出海在这里停留一两晚。

这里有一间小学,布置的很好看,学生不到20人,教师15人左右,学生人数年年减少。以后可能就走进历史了?

30年成材的红树,每砍一棵要种回一棵,遵循大自然规律,才能长久维持生态平衡。砍下的柴,用船只运到木炭窑厂。红树80%为海水,经过一个月的熏烤,10天大火,14天小火,8天封闭降温,全天24小时不眠不休才成碳。好的碳会出现“乌金”,色泽乌黑发亮,不好的碳在烧时会产生烟。

初期,这里的炭窑都是华人所经营。三个炭窑为一张准证,但政府为照顾马来同胞权益,在准证上做了更改,于是华人业者的准证渐渐转移到了马来同胞手上。至今,华人业者所持有的炭窑不超过50%了。

来到十八丁,强迫症被激发。房子的位置排列挺随性的。除了大街那一排店,其它都有点“爱怎么建就怎么建”的样子啊~

来到这里,进行一次彻底的生态观光,就必须去马凳红树林保护区Matang Mangrove Forest Reserve。门票大约RM5/一人。乘船游红树林,在度假屋住一晚都是不错的体验。

从十八丁驱车到马凳只需要20分钟。马凳新村一间已有百多年历史的庙,庙里记载了这一区采矿时代两个帮派的渊源。进到庙一定要花10分钟耐心地把牌板的字都读完。庙的对面是以海鲜粥出名的海登海鲜粥餐馆,价格比起十八丁的海鲜楼便宜。

古楼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;十八丁就是鱼碳之乡了吧。


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

住宿篇:

在网上能找到的十八丁民宿不多。这一次住的是唯一一间可以在booking.com订房的The Happy 8 Retreat。设计不错,走廊都用绘画设计,但是价格却过于昂贵。在这里住一晚的价钱,可以在其他地方住上两三晚了,附加的早餐也只有区区一份三明治搭配咖啡或茶。三文治不好吃,咖啡不热。当初因为华丽的外表而选择这间,算是这趟自驾游的不太理智的选择。


吃喝篇:

要说吃的,导览叔叔说这里的咖喱面、包子蛮好吃。当然,去到哪儿都会有海鲜的出现。大大小小的虾子,鱼,乌贼,啦啦,出现在粥里、咖喱面里、干炒河粉里。。。。。。任何一家都好吃,根本不需要什么美食指南。新鲜的海鲜,随便煮都好吃!


导览篇:

这里很多船公司。在招揽人们坐船出海之余,也顺便导览。这次觉得贼幸运的是遇到新利伟的阿发uncle,他很热心地带我们到老港导览,并且隔天还抽空带我们到炭窑,给我们讲解炭窑的故事。所以在此必须向大家介绍他。要出海的请找他,保证满意!
联络方式可以在脸书上找到:十八丁新利偉游船,或者通过当地旅馆民宿联络。


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


马凳百年历史古庙

海鲜粥,配料自定义


出海才能看见的景观


喂食老鹰才能看见老鹰表演

运气好看见三只山猪@老港。在老港,这是受保护动物呢~


炭窑景观。怎么拍怎么美。

包一包碳才得几毛钱。劳动人民的辛苦谁知道?

红树林保护区

似曾相识。古楼也是这番观景。


火车站只剩下这块石碑来证明啊~



【霹雳。古楼】

拿起钥匙载上家人,一起去没去过的地方。


Day1: Kuala Kurau 瓜拉古楼

古楼是个很美的地方。

首先这中文名字就特别好听--古楼,单是这名字就让我印象深刻。然后是它呈现给大家的面貌:独特、淳朴、难得。

这里很好玩,有个渔港、有个稻田、有个小镇。这种好玩在骑单车或摩多最能体现了。

骑着单车在马来甘榜的路上横行八道,左边是一片又一片凹陷下去的稻田,一条长长的,用于蓄水的沟池。刚开始没经验,开着车就闯进了这条乡间路,刚好一辆车那么宽的路,没有任何转头倒退或者左右摇摆的余地。秉着呼吸,好不容易完成15公里的“大型U转”。战战兢兢,怀疑自己是否能顺利把车开回大马路上。家人陪着我唯唯诺诺的,确实不错的体验。

骑着单车,从马来甘榜出来驶进一条小路,就会来到古楼小镇上,一个长长的U形小镇。长长的街道上有好多茶餐室(完全不愁吃啊!)、旧式油站、各种名字的亭子、民宅......还可以望见房子后不小心露出的海港,隔着海港的另一端叫“对面港”。骑着单车到小镇的尽头竟然有一条通往对面港的桥!超级方便der~~以前,这里的人要到对面港必须搭船过对岸,要不然就只能相望两依依。 若是开车,就要出村通过天桥公路穿梭两对岸 。而骑摩多单车就随时都能过对岸,咻来咻去~~

古楼是个挺值得一游的地方。来这里至少要住上一晚,体验一日三餐的景观才不虚此行。渔港、村庄,不宣而美矣!我本从渔村来,到了另一个渔村还是被渔村的自由吸引。每一个时间段都有它的美。至于美在何处,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。

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

住宿篇:

原本打算住在古楼民宿Kurau Fish Inn的,可惜恰逢学校房间都被订光了。在Booking上看到了Kurau Inn Homestay, 5人房一晚RM122,是一间由马来同胞经营的田间民宿,距离古楼小镇大约5公里。打开房间窗口,稻田间的风不断吹来,舒服得连空调都不想开了。民宿还备有单车免费供住宿者使用,骑着单车马路与桥间、稻田与马路间穿梭,收获意想不到的体验。这家民宿的前身是燕屋,但因为没有燕子来住,所以改成了民宿😛😛😛😛


吃喝篇:

当地最有特色的要数西雅煎和虎咬狮,主要是名字特别,所以成了打卡食物。西雅煎=勺子煎,就是韭菜沙葛面粉组成的煎糕,但吃法却别具一格,炸糕的外面要裹上一圈黄面条,沾上辣椒酱,才是地道的吃法!至于那一家比较好吃,各有说法,反正就两家,自己尝尝吧!

而虎咬狮呢,其实就是KOPI 掺MILO。但是特别浓特别好喝。坐在对面港的建成利茶室,一下可以把各种必吃之物收入腹中😎😎朝阳的海鲜,建成利的虎咬狮,谢明府的西雅煎,两成的柚子都是值得一试的美食。

没到古楼前,在网上看到很多人介绍它的黄梨冰就去试了!个人觉得老板卖的新鲜香椰更有滋有味的,黄梨冰不是我的范。坐在隆冰茶室,可以吃到好吃的咖喱面和西雅煎。走路到对面,还可以吃上臭头面呢。可是各个摊位的时间点并不太一致啊。
西雅煎11:00开档,隆冰水档和咖喱面都是12:00开档,臭头面15:00开档~~

还有一个必须提的是古楼茶室!他们的TEH特别好喝!可惜那天没吃上面包,前一天人太多卖完了。但肯定很好吃! 古楼茶室旁边的旧戏院前的鸡饭档和河粉档,都有很好吃的货!一天下来肥4斤😓😓

晚上8点在桥上散步,港两岸灯火升起,染不上一点喧嚣。

住在马来甘榜,远远一家的房子,被稻田围绕着,似河的蓄水池上有木桥,一下回到原始时代。

田间有鸟,有吃不完的虫子。田间有人,有耕不完的田。



西雅煎&黄梨冰

对面港地标=古楼民宿